中医所说的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停滞于经络中所形成的病理状态。
瘀是由于外伤、寒邪侵袭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使血行迟缓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。此时气机郁滞,易致血液凝滞成块,进一步加重瘀滞。瘀可引起疼痛、肿胀、皮肤青紫等症状。疼痛常呈刺痛或绞痛,且固定在一个位置;肿胀可能伴有局部温度升高;皮肤青紫可能是由于皮下出血所致。
诊断瘀可通过舌诊、脉诊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、D-二聚体等来辅助判断。舌质暗红或有瘀点、瘀斑,舌下静脉曲张也是瘀的征象。脉象多细涩或弦紧。治疗瘀通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,常用方剂包括桃红四物汤、血府逐瘀汤等。其中桃红四物汤由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熟地黄组成,具有养血补血、活血调经的功效;血府逐瘀汤则由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等组成,能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。
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耗伤气血,影响血液循环。饮食上宜选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,如红枣、桂圆等。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