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明白,这钱不是我爸妈寄过来的吗,为什么不能给奶奶知道,之后在奶奶的嘴中才得知,爸妈已经很久没有往家里寄钱了。爷爷给的是他的私房钱。
小时候,奶奶一直不会做饭,她吃的饭还需要爷爷来做。
但是我吃的饭,她总要亲力亲为,这种亲力亲为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,奶奶做饭真的很难吃。
每次面对桌上那碗冒尖的米饭,我无力拒绝,只要吃不完奶奶总是絮絮叨叨。
于是,那两年爸妈不在家的日子里,我的肚子总是圆滚滚的,整个人胖了一大圈。
小时候,兴奋地回家问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,问他们的名字怎么写。
爷爷说,他只知道怎么读,不知道怎么写。我哈哈大笑,笑话他不会写字,奶奶也跟着笑。
回到学校,我刻意地找爷爷奶奶名字里的字,琢磨了两天,回到家兴冲冲的教爷爷奶奶写字。
没有纸笔,吃过饭和爷爷趴在桌上,就着碗里的水在桌上画,爷爷是左撇子,为了叫他写字,我废了大功夫,整个身体都扭曲了,也学不会左手写字,教了半天,爷爷也不会用右手写字,为此,我嘀嘀咕咕的抱怨很久,爷爷也笑话了很久。
小时候,夏天的雷声总是很大,瓢泼大雨是常事儿。
一到下雨天,晚上总是电闪雷鸣,我很害怕,闪电大的时候,爷爷也担心,总是带着我钻到桌子底下,一边看着雷声有没有停止,一边抱着我,护着我。
小时候,爷爷奶奶家养了牛,爷爷经常挑干草给牛吃,两人对那头老牛有了感情,偶尔用手拿着草给牛吃。
我羡慕地看了很久,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也拿着草给牛吃,个子小,只能用手举着。
牛有用角顶草的习惯,不小心,给我撞翻在地。
爷爷正准备取笑,看见了我鼻子上啪嗒啪嗒掉下来的血,惊住了,我开始嚎啕大哭,奶奶听到声音还没出门已经开始骂爷爷。
一时间,乱作一团,爷爷赶紧背着我去了村子的诊所,奶奶一路跟着用毛巾堵住我的伤口。
爷爷后背上的汗珠和奶奶举着的毛巾颜色我仍旧能清楚的记得。
我的脸上至今还是有一道疤,在鼻子旁边。
为了这件事,爸妈抱怨责怪爷爷奶奶很久,爷爷奶奶从不辩解,自认有错,虚心挨骂。
但是我从不怪罪,我能记住的是那几年爷爷奶奶对我的好。
反而,爸妈给我的记忆里很多都是要求、责怪、或者是打骂。
不是说爸妈不好,我的家庭没有虐待孩子的习惯,很正常普通的家庭,有开心,也有伤心。
但是,童年期间我所感受到的温暖大多来自于爷爷奶奶。
现在很多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很注重。
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,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,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论,也有科学依据。
而在父母要求的同时,爷爷奶奶成了摆设,很多父母反感爷爷奶奶对孙辈的照顾,认为和自己的理论相悖,对孩子不好。
更甚者,限制孩子和爷爷奶奶的相处,认为没有必要,害怕爷爷奶奶带坏了孩子。
这种现象并不少见,老年人对照顾孩子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,但是不能否认,在孩子的心里,爷爷奶奶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。
很多人年长了,对爷爷奶奶的思念要远远多过于对父母。
爷爷奶奶对待孙辈也是实打实的宠爱。
这份爱是父母给不了的,对孩子的意义也非同一般。
在父母要求爷爷奶奶不要总是和孩子接触的时候,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,孩子不一定希望父母这样的爱护。
甚至他们可能觉得父母在多管闲事。
成年人看待老年人,总是嫌弃的,嫌弃老年人脏,嫌弃老年人什么都不懂,思想老套,不懂变通。
但是在孩子的眼里,是没有嫌弃一说的,他们不会嫌弃老人脏,也不会嫌弃老人思想老套。
他们只知道,爷爷奶奶喜欢他们,对他们好,这就是他们需要的。
突然想到了爷爷奶奶,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,还是希望有孩子的家庭,不要嫌弃老人吧,希望所有家庭都能有几世同堂的和睦,热热闹闹,幸福美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