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闲居第二十九

孔子闲居第二十九

孔子闲居第二十九

2022-07-25 可可诗词网-《礼记》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【经文】

孔子闲居,子夏侍。子夏曰:“敢问《诗》云‘凯弟君子,民之父

母①’,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?”孔子曰:“夫民之父母乎?必达于

礼乐之原,以致五至,而行三无②,以横于天下③;四方有败,必先知

之。此之谓民之父母矣。”

【今注】

①引《诗》见《大雅·泂酌》。凯:是快乐的意思。弟:是平易的意思。②

五至、三无:见下文。③横:犹言“推广”、“普及”。

【今译】

孔子闲坐着休息,子夏在一旁陪伴。子夏说:“请问先生,《诗》

上说‘凯弟君子,民之父母’,怎样才可以称民之父母呢?”孔子说:

“民之父母吗?他必须懂得礼乐的根源,达到‘五至’,实行‘三无’,

并用来普及于天下。任何地方出现灾祸,定能预先知道。这样就

可以称作民之父母了。”

【经文】

子夏曰:“‘民之父母’,既得而闻之矣;敢问何谓‘五至’?”孔子

曰:“志之所至,诗亦至焉。诗之所至,礼亦至焉。礼之所至,乐亦

至焉。乐之所至,哀亦至焉。哀乐相生①。是故正明目而视之,不

可得而见也;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;志气塞乎天地,此之谓五

至②。”

【今注】

①乐和哀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,互相依存,也互相转化。如由生存的

欢乐,必然引发出对死亡的悲哀。所以说“哀乐相生”。②所谓“五至”的达

到,乃是意志的运动过程,所以并无可闻可见的声音形色,这里已包含下文所

谓“三无”的含义。

【今译】

子夏说:“关于‘民之父母’,已经听了您的解释,但您说的‘五

至’又是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意志所到之处,诗也就产生了。诗所到

之处,礼也就产生了。礼所到之处,乐也就产生了。乐所到之处,

哀也就产生了。因为哀乐是互相引发的。这种道理,即使擦亮了

眼睛,也不可能看见;即使竖起耳朵,也不可能听到。而意志是充

满于天地之间的。这就叫做‘五至’。”

【经文】

子夏曰:“五至既得而闻之矣,敢问何谓三无?”孔子曰:“无声

之乐,无体之礼,无服之丧,此之谓三无。”子夏曰:“三无既得略而

闻之矣,敢问何诗近之?”孔子曰:“‘夙夜其命宥密①’,无声之乐

也。‘威仪逮逮,不可选也②’,无体之礼也。‘凡民有丧,匍匐救

之③’,无服之丧也。”

【今注】

①《诗·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句。宥:宽和。密:宁静。②《诗·邶风·柏

舟》句。逮逮:《毛诗》作棣棣,是安和的样子。③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句。

【今译】

子夏又说:“关于五至已经听了您的解释,但请问所谓‘三无’

又是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无声的音乐,无形的礼仪,以及不穿丧服的

丧事。”子夏说:“三无的大概意思我已经明白了,但请问什么诗句

跟这三无的意思比较近似呢?”孔子说:“‘日夜秉承天命,宽和而又

宁静。’这就近似于无声的乐。‘仪表威严宽和,没有挑剔之处。’这

就近似于无形的礼。‘看见人家有灾难,千方百计去救援。’这就近

似于不穿丧服的服丧。”

【经文】

子夏曰:“言则大矣! 美矣! 盛矣! 言尽于此而已乎?”孔子

曰:“何为其然也! 君子之服之也。犹有五起焉①。”子夏曰:“何

如?”孔子曰:“无声之乐,气志不违;无体之礼,威仪迟迟②;无服之

丧,内恕孔悲③。无声之乐,气志既得;无体之礼,威仪翼翼④;无服

之丧,施及四国。无声之乐,气志既从;无体之礼,上下和同;无服

之丧,以畜万邦。无声之乐,日闻四方;无体之礼,日就月将⑤;无

服之丧,纯德孔明。无声之乐,气志既起;无体之礼,施及四海;无

服之丧,施于孙子。”

【今注】

①服之:犹“事之”,即从事于此。五起:五层含义。②迟迟:从容不迫

的样子。③恕:指推己及人。悲:指恻隐之心。④翼翼:小心恭敬的样

子。⑤就:完成。将:大。

【今译】

子夏说:“您的话说得真是伟大、完美、充分了! 要说的道理都

在这里了吗?”孔子说:“哪能这样说呢? 君子要实行这‘三无’,还

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明它的含义。无声的音乐,不违背心志;无形

的礼仪,从容不迫;无服的丧事,由自己内心推广到他人。无声的

音乐,表达了心志;无形的礼仪,恭敬谨慎;无服的丧事,推广到四

方之国。无声的音乐,使心志顺从;无形的礼仪,使上下融洽;无服

的丧事,可以容纳万国。无声的音乐,一天天传播到四方;无形的

礼仪,一天天成长扩大;无服的丧事,使纯洁的道德日益昭著。无

声的音乐,奋发了心志;无形的礼仪,普及到四海;无服的丧事,传

播到子孙后代。”

【经文】

子夏曰:“三王之德①,参于天地,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

矣?”孔子曰:“奉三无私以劳天下。”子夏曰:“敢问何谓三无私?”孔

子曰:“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奉斯三者以劳天下,此

之谓三无私。其在《诗》,曰:‘帝命不违,至於汤齐②。汤降不迟,

圣敬日齐③。昭假迟迟,上帝是祗④。帝命式於九围⑤。’是汤之德

也。

【今注】

①三王:指夏、商、周三代之王。②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句。“齐”读为

“跻”,是上升的意思。汤齐:意谓殷人传到汤,才登上了天子之位。③降:

生的意思。不迟:适时的意思。日齐:与日俱增。④昭:光明。假:通“格”,

至的意思。迟迟:永久。祗:敬重。⑤式:用。九围:九州。

【今译】

子夏说:“三王的德行,与天地并列。请问怎样才能与天地并

列呢?”孔子说:“用三无私的精神来治天下。”子夏问:“请问什么叫

做三无私呢?”孔子说:“天覆盖天下没有偏私,地承受万物没有偏

私,日月普照天下没有偏私。用这三种精神来治天下,就叫做三无

私。这才是《诗经》里所谓‘帝命不违背,汤王登了位;降世正适时,

圣明又谨慎;光明照永久,恭敬事上帝。上帝命汤王,一统大九

州。’这就是商汤的德行。

【经文】

“天有四时,春秋冬夏,风雨霜露,无非教也①。地载神气,神

气风霆,风霆流形,庶物露生,无非教也。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,嗜

欲将至,有开必先②。天降时雨,山川出云。其在《诗》,曰③:‘嵩高

唯岳,峻极于天,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④。惟申及甫,惟周之翰⑤。

四国于蕃,四方于宣。’此文武之德也。三代之王也,必先令闻⑥,

《诗》云:‘明明天子,令闻不已⑦。’三代之德也。‘弛其文德⑧,协此

四国。’大王之德也。”

【今注】

①无非教也:意思是说天地造化,便是圣人施行教化的法则。②嗜欲:

指心中想做好事的愿望。有开必先:事情将要开始必定预先有征兆。③

《诗·大雅·嵩高》句。④甫、申:甫侯和申伯,都是周代的功臣。⑤翰:通

“干”,犹言“骨干”、“栋梁”。⑥令闻:美名。⑦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句,下同。

⑧弛:通“施”。

【今译】

“天有春夏秋冬四季,普降风雨霜露以滋润万物。这就是圣人

施行教化所仿效的法则。地承受着神妙之气,变化出风雷,风雷到

处流动,万物露出了生机。这也就是圣人施行教化所仿效的法则。

清彻明净的德行在圣人身上,因而他的意志也有神一样的功能。

心中将要有所作为,一定先有朕兆出现,好像天将要下雨时,山川

里便吐出云气。这在《诗经》里面就有这样的诗句:‘巍巍五岳,直

耸云天。降下神灵:甫侯申伯。周室栋梁,国家屏障。周王恩德,

四方宣扬。’这就是说的文王、武王的德行啊!三代的圣王,都是在

未做王之前就有了美好的名声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光明的天子,美名

永无止。’这就是说的三代圣王的德行。‘施行文德教化,融洽四方

之国。’这就是说的周太王的德行。”

【经文】

子夏蹶然而起①,负墙而立,曰:“弟子敢不承乎?”

【今注】

①蹶然:惊喜的样子。

【今译】

子夏听到这里,跃然站起来,背靠墙恭敬地站立着,说道:“弟

子岂敢不承受先生这番教导!”

下一篇:坊记第三十

上一篇:仲尼燕居第二十八

发布时间:2022-07-25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guji/liji/7177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相关文章

世界杯历史一百单八将(99~91)
金莎分手内幕曝光 金莎晒与林俊杰阿杜旧照
我的世界:怎么去暮色森林 暮色森林进入方法